時間:
年終歲首,我省信息產業再傳捷報:
剛剛過去的2008年,全省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比增20.5%;完成銷售總收入3100億元,比增18.7%;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出口額184億美元,比增24.3%;
我省信息產品制造業規模在全國的位置由前些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信息產品制造業出口額由前些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軟件業位居第九位,通信運營及其他信息服務業各項指標位居全國第四至九位,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國第七位。
成績來之不易。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全省信息產業人抓住國家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契機,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融入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續寫著發展的新篇章。
好字當頭迸活力
危機中的持續增長,源于近年來我省信息產業堅持科學發展,苦練內功,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創新實力,推動產業在又好又快發展中迸發活力。
盤點去年我省信息產業發展,好字當頭依然無處不在。
好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我省信息產業發展呈現繼續“軟化”的趨勢,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占全行業的比重已經超過30%,遠高于全國軟件服務業占全行業比重的13.68%。此外,我省光電顯示產業由CRT向LCD順利轉型,全年實現產值620億元,占全省信息產品制造業總產值的31%,其中平板顯示產值已占光電顯示產業產值的90%,成為行業增長的龍頭,我省也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之一。代表新光源發展方向的LED及太陽能光伏行業快速發展,2009年銷售收入預計超過100億元。
好在創新水平持續提升。全省信息產品制造業新產品實現產值430億元,比增18.9%,全行業新產品產值率19.5%,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在軟件業,目前全省已有19個軟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全行業有9家企業獲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有15家軟件企業通過CMM/CMMI3級以上認證;全年新增通過認定軟件企業109家,累計已達569家;新增通過登記的軟件產品580個,累計2816個,軟件企業和軟件產品新增數均為歷年最多。福大自動化公司在數控領域規模及技術創新水平均居全國之首,瑞芯公司是連續3年獲“中國芯”最佳市場表現獎的全國2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今年有望進入全國IC設計業前三強;網龍公司在網游原創開發領域繼續位居國內第一梯隊;新大陸公司開發的自主創新軟件產品“二維碼”技術和銷售額均為全國領先,為國家食品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三安電子LED外延片、芯片研發能力為全國最強、規模為全國最大;華聯電子為全國最大的LED封裝企業;宸鴻科技觸控顯示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好在骨干企業持續壯大。以軟件業為例,全省有26家軟件企業收入超過1億元,其中,6家企業收入超過5億元,2家企業收入超過10億元, 6家企業進入全國軟件百強,3家企業列入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
好在對外合作持續深化。我省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強與亞太、歐美及臺、港、澳地區行業協會的溝通聯系。有關協會與亞洲-大洋洲地區軟件園聯盟成員簽署合作備忘錄,與亞太信息產業組織、馬來西亞計算機多媒體產業協會、泰國計算機產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兩岸三地RFID產業聯盟”。今年全行業共利用外資項目136項,合同利用外資比增34.7%,其中前11月軟件及信息服務業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到資金額分別比增2.4倍和4.4倍。我省信息產業抓住兩岸關系出現積極變化的機遇,重點面向港澳臺開展交流合作,利用臺灣商協會組織的會員資源,通過“以臺引臺”、以及“閩臺信息產業合作之窗”網絡對接等方式加強項目對接。一年來,邀請臺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臺灣光電工業協進會(PIDA)、臺灣工研院光電研究所、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及臺港光電企業110多家,業內企業家、專家等近1000人次來閩參加研討、洽談項目、考察產業環境。(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