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
張秀娟代表建議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患者就是消費者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張秀娟認為,消費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建議修改1994年起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使其更適合當今的消費態勢。
張秀娟認為,凡是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的,都應視為“消費者”。應將商品房、汽車、通信、教育、醫療、金融、美容、旅游、中介(房介、職介、婚介等)、電子商務、娛樂文化等服務行業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尤其是醫療事故的處理,應該明確界定“患者就是消費者”。同時,維權要向農村延伸,應單獨增設農業生產資料的投訴處理條款,明確農資產品的產、銷責任和維權依據。
建議設立
“孝敬節”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溫州市主委王小同建議,建立“孝敬節”,宣傳、傳承和發揚孝敬的文化傳統美德。
王小同代表建議,初步設想將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定為“孝敬節”。理由有:“六六大順”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農歷六月初六正是年中,中國的傳統節日仍是空白,從整體時間調節來看,在該月增加一個節日比較合理。
全面推行畜禽
“電子身份證”
針對目前百姓關心的“安全肉”“放心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王晶建議“國家盡快全面推行商品畜禽的‘電子身份證’制度,用信息化手段全程跟蹤肉品的培育、生產、流通,讓百姓不再為肉的安全和衛生問題擔心,給食品安全加上一把‘放心鎖’。”
王晶指出,給商品畜禽加上身份識別標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電子身份證”是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由于我國目前尚沒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畜禽‘電子身份證’,再加上法制不健全、誠信體系缺失等問題,我們一度出現過影響肉類食品安全的問題。”
未成年犯罪污點不入檔
昨天,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司法廳副廳長王翠鳳建議制定專門的未成年犯罪案件的訴訟程序法和司法機構,同時認為不應將未成年人犯罪污點記入人事檔案,只在公安機關保留案底,而且非經法官許可不得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