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需要探索新機制
發布時間:2008.03.10 11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作者:哲一 曉明 張煜
【賽迪網訊】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帶來的新形勢新任務”,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在5日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五化并舉,兩化融合,成為兩會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兩化融合是必然選擇
在2008年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上,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指出,只有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使信息化和工業化相互促進、有機融合,才能真正走出新型工業化道路。因此,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信息化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
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進程的前期,但由于全球信息化潮流風起云涌,而我國又正好抓住了這波機遇,故信息化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最近5年,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農村信息化等全面推進。金卡、金稅、電子口岸等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取得新的進展。推動了公共衛生、就業服務等信息體系建設,開展了城市、社區及物流、旅游信息化試點示范工作。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的應用中取得了積極成效。大力實施信息技術應用“倍增計劃”,有力地支撐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電子認證管理、信息系統資質和工程監理、信息化培訓得到加強,網絡信任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因此,部分代表和委員表示,目前我國實際上已進入“工業化和信息化并存的社會形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十七大提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是從十五大、十六大演變過來的。十五大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提得很高;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十七大提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就是說不僅僅是把信息化和工業化完全并列,或看做互相只是帶動和促進關系!叭诤,就是變成一體了!编w賀銓評論說。他還提出,五化并舉,其余四化都離不開信息化。發達國家也非常重視信息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有數字顯示,歐盟生產力中一半的貢獻來自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交通效率17%;美國工業中應用無線技術使生產率提高了10%,污染排放減少了25%;日本利用信息技術,節約建筑物能耗30%。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說,我國作為一個工業化尚未完成,又面臨著信息化艱巨任務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走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選擇,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倍增效應始于應用
“兩化融合”提出后,專家們即開始探索融合的途徑。徐曉蘭指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主要路徑包括:促進信息技術與不同行業之間的融合,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發揮信息技術的創新作用與倍增效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融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化信息技術在服務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徐曉蘭強調,融合從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開始。信息技術應用,可以推動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能夠催生出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開拓新的市場;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能夠形成大規模的現代信息服務業。因此,必須利用好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有力杠桿,在各行業、各領域推廣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推動融合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不斷推動業務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拓展和豐富工業化內涵,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門類,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新的機遇和突破口。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制造業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孫林夫也提到:“信息化就像催化劑,它帶來的倍增效應使得傳統產業獲得跨越式發展。”
有關數據顯示,2003年至2007年,通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信息產業部共組織各類信息技術應用“倍增計劃”項目2398項,安排支持資金1.3億元,帶動社會總投資超過600億元,推動了信息技術在煤礦、農業、電力等行業的深入應用。信息技術應用,最看得見的是我國“金”系列工程:IC卡發卡總量已達35億張,第二代身份證已換發6億多張;金稅工程完善了核心業務系統,基本完成了綜合征管軟件在全國國稅系統內按照省級集中模式的統一運行,提高了征管水平;金關工程進一步完善了電子海關、電子總署、電子口岸的全方位應用格局,在安全運行、規范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金農工程穩步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術應用于各行各業,四兩撥千斤,在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也提升了信息產業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化水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熊群力指出,無論是信息化也好,工業化也好,“化”是從應用出發而又回到新應用的無限推進的過程,因此信息技術、信息產業要不斷地練內功,才能應付日益復雜的應用環境。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也有同感,她說,信息化讓海爾流程再造,“所產之所需”,信息化從最初的單純設備配置提升到信息資源利用,信息化與工業化從“兩張皮”到真正實現了融合,實現雙贏。
探索兩化融合新機制
專家還指出,兩化融合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徐曉蘭委員提到,現階段我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還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面向工業化的信息技術服務能力較為薄弱,信息化在產業鏈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信息產業與各行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亟待完善等。
她進而提出我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主要舉措,諸如:理順管理體制、改進運作機制,以體制機制創新營造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社會氛圍;加強信息產業自主創新和應用創新,增強對工業領域自主創新的支撐能力;完善信息化應用的投融資政策和財稅政策,鼓勵信息產業企業與各類工業企業廣泛開展技術合作;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營造可靠可信、安全規范的信息化應用環境;打造長鏈條的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鏈,扶持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構建多網融合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面向全社會提供多技術、多業務融合的網絡服務。她還特別向政協提案組提出了“關于加快制定促進信息技術應用的法律法規的建議”。借鑒國外經驗,以立法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化建設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據了解,目前國外發達國家都出臺了相關法律,如韓國出臺了《信息化促進基本法》,日本出臺了《IT基本法》,美國出臺了《電子政務法》、《統一電子交易法》、《通信法》、《聯邦信息安全法》等。因此,徐曉蘭建議國務院法制部門盡快牽頭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信息技術應用促進條例》,以立法的手段來促進信息技術應用。具體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應用目標,信息技術應用體系,信息技術應用的推廣示范、扶持與獎勵、標準與規范、人才保障等。
實行“兩化融合”,對于中國信息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它承擔著提升其他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任務。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總裁孫丕恕提到,當前,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愈來愈突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趨勢,將使信息安全直接關系到各行各業的安全,諸如金融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等,無一可以離開信息安全的保障。因此,加大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變得更為迫切,如果單純依賴外國技術、產品和服務,那么在信息安全方面就難免存在隱患。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陸集團董事長王晶說,兩化融合也為信息產業內的“融合”提供思路,如加大力度,促進軟硬件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與硬件結合的嵌入式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鼓勵在汽車、醫療、機械等領域發展大宗軟硬融合產品。推動制造業和運營業融合互動,以發展增值服務應用和開發高端整機產品為依托,加強二者在技術研發、行業標準、業務創新、服務貿易上的協作與融合,打造健康協調的大產業鏈條。全國人大代表、用友軟件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則認為,推進兩化融合,必須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和軟件外包。要以信息化發展為契機,推動各種基于軟件開發的信息服務,鼓勵業務類型和商業模式創新。要鼓勵和引導軟件企業承接國內傳統制造業和跨國公司的服務外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