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長連續4年定為8%
2008年03月06日06:43 來源: 信息時報
GDP 為何目標定為8%
據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在我國經濟連續5年保持10%以上增速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08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為8%左右。這是我國連續第4年把這一目標定為8%左右。
2003年和2004年,我國經濟增速均在10%及以上。從2005年起,政府把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從前兩年的7%調高到
8%,但每年實際增長率仍大大超過預期,分別達10.4%、10.7%和11.4%,其中2007年創下自1995年以來的最高增幅。
來自江蘇泰州的姚建華代表說,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經濟比較高速發展的階段,在注重發展質量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經濟發展沒有一定速度談質量不現實。
“GDP的實際增速連續5年超過預期目標,且都達到10%以上,經濟雖然仍處于平穩較快發展區間,但需要防止由偏快轉向過熱。國家今年繼續確定8%左右的目標,是綜合考慮了國內和國際多種因素,意在提示注意防范風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毛偉明這樣認為。2007年,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金融機構貸款、外貿順差分別比上年增長25.8%、16.4%和50%。中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
更引人注目的是,隨著總需求的持續高速增長,總供求矛盾也開始顯現。
“衡量經濟發展,不僅要看速度,更要重效益;不僅要看數量,更要重質量。8%左右的目標是一個導向性的目標,是希望引導各方把精力放到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和加快社會建設上來,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導韋葦委員說。
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我國經濟運行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國內來看,年初南方部分地區遭遇的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經濟帶來一定損失;從國際來看,美國次貸危機、國際油價上漲等因素增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盡管受到國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但今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速仍然會超過8%,只是與去年相比會“略有回落”。“因為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未發生太大變化。”他解釋說。
對于經濟增速可能放緩,姚景源認為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適當放緩經濟增速,對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機遇。
他建議,政府應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同時積極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
財政貨幣 “一穩一緊”政策不變
報告摘要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任務的要求,今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分發揮財政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對薄弱環節、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同時,進一步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
報告解讀:“這意味著宏觀調控的基調并沒有變,‘一穩一緊’的財政貨幣政策將著眼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說。
200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同時提出今年要施行穩健的財政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不過,鑒于近期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連鎖反應和國內突如其來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一些學者對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趨向較為關注。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有關表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物價上漲壓力大等依然是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這決定了‘兩防’的調控目標方向不會改變,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不會變。”全國人大代表楊子強說。
政府工作報告同時也提出“要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這意味著調控將審時度勢,相機抉擇,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三農 支農資金創歷史新高
報告摘要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今年,要千方百計爭取農業有個好收成,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三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報告解讀:加強“三農”工作今年又有新突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去年增加1307億元,無論總額還是增幅,都將創歷史新高。
“農業穩,則天下定。巨額資金投向‘三農’以及補貼力度加大,這顯示了政府支農惠農的決心。”全國人大代表、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金富說,“報告中還提出了千方百計爭取農業有個好收成,保障糧食安全,具有相當強的現實意義。”
調結構 在“好”字上做大文章
報告摘要
堅持擴大內需方針,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關鍵是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提高限制發展行業的準入標準和項目資本金比例。
報告解讀:最近幾年,我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增速不一,內需不振。粗放式的工業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第三產業比例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足。
全國人大代表趙鵬說,中國經濟的真正后勁在于拉動內需,啟動消費,尤其是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全面啟動和組織實施大型飛機等國家重點專項、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等科技關鍵技術均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王晶說:“大家注意到,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科技支出1134億元,這為促進自主創新、鼓勵企業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