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改革和創新,位于福州馬尾的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日漸成為中外高新技術企業青睞的熱土。12日,日立數字映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緒方浩一告訴記者,他們今年已在福州建立研發中心,明年將在馬尾的新基地生產。這家我省排名第42位的百強企業,在大尺寸平板等離子電視技術方面,走在全球同行業前列,現已成為開發區電子行業的新龍頭。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85年,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敢于一馬當先,這里已成為我省吸引跨國公司、上市公司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有14家世界500強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79家,去年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4%。
觀念引領改革 改革增加活力
沒有改革的理念,就沒有改革的實踐。開發區在發展歷程中,一次又一次用實踐推翻了許多固有的思維模式,F在,開發區人對單體企業的大與小、企業個數的多與少、發展后勁的強與弱的衡量標準,與傳統思維相去甚遠。
“過去評價企業大小,看的是投資規模和年產值,現在更注重單位占地面積創造的收益和科技含量!币晃婚_發區負責人說。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這里已成為全國投資密度最高、單位面積產值和利稅最大的開發區之一,全區工業項目用地每畝投資額30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的產出和財政收入分別達27億元和1.3億元。隨著經濟的增長,土地資源日益緊缺。開發區的決策者認為,做大開發區,絕不是量的簡單疊加,更要追求質的提升。他們果斷將創造最佳收益作為目標,招商模式從引資變為選資。去年以來,開發區工業項目準入門檻大大提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最高檔——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或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項目,或是與現有產業配套的項目,或是投資強度高、產出率高的項目。
衡量企業強弱的標準也在改變,不再看現有生產規模,而是看技術創新能力,不滿足于“馬尾制造”,追求的是“馬尾創造”。
觀念引領改革,改革增加活力。建區伊始,開發區就亮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的口號,20多年來不斷激發著開發區人改革的勇氣。他們在全省率先推出項目登記管理辦法,專門為投資者制作了一套完備的登記范本;隨后,又大膽出新,創設外商投資服務中心;為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又在全省第一家推出企業110,一套周密快捷的運作程序,保障企業及時化解遇到的困難……
“有了企業110,我們的困難迎刃而解!表斀蚴称酚邢薰緩S務主管羅益告訴記者。今年2月,在企業110的協調下,根據食品行業的特殊性,頂津公司的污水處理費按總耗水量的50%征收,每月可節省4萬多元的開支。
今年5月,企業110進一步完善運作,啟動了主動介入、超前服務的方案,每年將兩次走訪所有企業,預先了解企業困難并及時解決。
一項項改革舉措和制度創新,不斷完善為投資者服務的體系,也不斷激勵政府機構更加高效靈活地運轉,改革因此有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發展激發創新 創新增強競爭力
和開發區一同成長的企業,在市場機制日趨完善的外部環境下,日益感到競爭的壓力! 捌髽I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新大陸集團總裁王晶表示。新大陸集團在信息技術、環保、生物制藥等領域擁有多項國際或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因此成為我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一面旗幟。
在開發區,自主創新成為企業共識。福建國光電子科技公司研發出國際最新一代鋁電解電容器,現有年產能3000萬只,全面投產后將達到年產5億只的生產能力;福建冠林電子公司注重產品研發創新,已擁有11項產品外觀專利,2個軟件產品通過國家著作權登記,產品入選十大中國安防品牌……
自主創新,關鍵要素是人才。開發區建立了一整套為企業引進人才服務的機制,區人才交流中心與企業建立了人才需求信息溝通平臺,設法為企業“獵取人才”;還創建了生產力促進中心、留學人員創業園、火炬高新技術創業園等載體,吸引高科技人才。
為鼓勵區內企業技改和自主創新,開發區先后出臺了《扶持重點產業和企業發展的若干規定》等政策,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萬元財政資金,重點支持一批技術先進、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對企業設立的行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實驗室,通過國家級認定的,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通過省級認定的,一次性給予10萬元鼓勵。在政策的引導激勵下,先后有81家高科技企業落戶福州開發區,累計開發高新技術產品660項,華映光電、新大陸等30多家企業建立了獨立的研發中心或企業內部技術開發中心。去年,開發區一舉拿下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兩塊牌子,并開始籌建生態工業園區。
改革+創新打造產業新高地
改革創新謀發展,根本在于體制的創新、機制的創新。從項目登記紅燈呈報制、項目審批全程無償代辦,到企業110服務中心、企業家工作午餐約談制度,再到今年出臺的投資項目并聯審批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機制,不斷激發政府部門與企業的創新激情,使開發區的創業與發展環境不斷完善,不斷吸引和聚集資本、人才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產業鏈日益完善、延伸。
2004年底,中鋁公司入駐后,福建瑞閩去年各項經濟指標比2005年翻了一番;今年6月,投資27億元的高精鋁板帶項目動工,建成后每年可增加銷售收入50億元。這個項目建成后,將帶動新的產業,吸引關聯企業,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冶金產業鏈,新增年產值200多億元,開發區有望成為“百億鋁城”。
在開發區內,還有一條令人驕傲的顯示器產業鏈。華映光電落戶后,開發區又先后引進17家為華映光電配套的上下游企業,投資總額近10億美元,年產值突破100億元。開發區因此成為全國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之一。
目前,開發區已基本形成電子產業、冶金機械、水產飼料、食品加工,生物制藥、交通運輸設備等七大領域的產業集聚。做大做強產業簇群,開發區近年的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36.4%的速度遞增。眼下,開發區正在實施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力爭再用2—3年的時間,通過招商和扶持,使區內上市企業達到50家,并整合500畝土地建設上市公司工業園。屆時,這個工業園將新增產值300億元。
上市企業的集聚,意味著開發區的企業在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融資模式、經營方式等方面又將有一次突破,開發區將再次引發新一輪改革與創新浪潮。
點 評
強勁的引擎
位于馬尾的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些年的經濟活力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不斷提高,已成為中外高新技術企業青睞的一塊熱土,是我省吸引跨國公司、上市公司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這個開發區的魅力是怎么“煉”成的?靠的是改革創新。
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在對企業評價、招商引資、科技進步、政府服務企業等方面,這個開發區都有一系列大動作,改變了以往的一些工作方式,轉變了政府職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投資環境,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增強了開發區的活力與后勁,使開發區大踏步走上生態、創新、開放、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從這個開發區發展的實踐可以看出,改革創新是發展的強勁引擎。一個地方要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要謀求新發展,要有新面貌,關鍵在于增強發展的活力;盍δ睦飦?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有強烈的改革意識和可貴的創新精神,要通過解放思想,突破舊有的思維框框,融入科學發展的理念,實現體制機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從而找到一條發展的新路子。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們應進一步增強改革意識,向體制機制創新要活力,向科技創新要競爭力,為加快推進海西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