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新大陸教育公司提供比賽設備和技術支持服務的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物聯網技術應用”賽事,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陳國龍親臨比賽賽場指導工作。教育公司總經理陳繼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物聯網人才培養不僅是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比賽能為物聯網領域輸送什么樣的人才?如何深化校企合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共識與努力……
把大賽成果轉化到教學實際中
中國教育報記者/ 高靚 萬玉鳳 劉博智 董魯皖龍
“大賽設立之初,主要是規定動作,題目以技能實現為主。”在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組物聯網應用技術賽場外,賽項專家組組長、山東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石冰細數大賽的變化!皬娜ツ觊_始,題目變成物聯城市,把商業條碼、安全、交通、智能家居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大賽越來越注重引導學生往應用、實際項目上發展!
物聯網應用技術賽項已經舉辦五屆,在采訪中,無論是企業、專家還是參賽隊,都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賽項的設計經歷了從虛到實、從概念到應用的轉變,透過這個小小的賽項,折射出的是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和培養方式的變化發展。
物聯網由將來時變為進行時
“舉個例子,社會關注的疫苗失效問題,是由于在運輸保存過程中溫度不合適造成的,這個問題已經在用物聯網技術來解決了。疫苗的生產、儲藏、運輸,每一支、每一箱、每一批都可以監控,包括它的流向都可以追溯,一旦有問題,問題出在哪個環節都可以找到,這就是物聯網的一個典型應用。現在,這個賽項的設計都來源于產業和企業真實應用的思路。”為賽項提供設備及技術支持的北京新大陸時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繼欣告訴記者,物聯網從2009年開始提出,當時更多的是一種概念,還找不到真的應用在哪里,F在產業發展越來越明確,智慧城市、農業、工業、交通、現代物流、食品追溯等民生領域都已經應用了。
“當前,產業發展在提云計算和大數據時,都離不開物聯網這個基礎核心。大數據首先是要有數據,數據從哪里來?就是靠物聯網感知層的一個個節點采集、傳輸來的!标惱^欣說,中國企業不僅應用物聯網,也掌握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如公司所屬的新大陸集團,就是全球第一家擁有二維碼硬解碼芯片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企業,目前全球只有7家企業掌握此類技術。“手機掃二維碼是軟解碼,識別率和識別速度難以支撐工業生產領域,硬解碼技術突破了這些問題,可以為工業生產的智能化提供支持!
陳繼欣認為,在這種發展趨勢下,物聯網人才培養不僅僅是數量問題,更重要的是質量問題。職業院校培養的就業型人才,必須要跟企業崗位深度匹配!斑@幾年職業院校明顯轉變,與企業合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
倒逼職業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
“物聯網賽項,每個隊可以配兩位指導教師,就很能反映這個專業的現狀,因為一位教師的知識背景很難把物聯網涉及的能力點全部搞定!倍啻螏ш爡①惖闹貞c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物聯網學院副院長許磊說,“我們沒有一位教師是學物聯網專業的,都是從計算機、網絡、電子信息等專業學科體系出來的!
“不光是師資,教材、資源都沒有!币慌缘臒o錫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技術學院院長劉全勝接著說,“過去,我們的教學都是先有穩定的技術,沉淀一二十年再辦專業,物聯網基本是產業、教育同步。你得知道企業的崗位和人才規格、核心技術、應用領域,才能轉化為教學。只有和企業進行深入合作,這個專業才能辦得下去!
劉全勝告訴記者,現實需求倒逼著這個專業和企業一起成長!伴_始時是很痛苦的,教師的專業局限于某一塊,對物聯網沒有整體概念。我們和企業合作,開發一套物聯網的實訓裝置,通過開發過程,把物聯網應用的幾個典型案例串起來,每個專業的知識需要到什么程度,和下一個專業如何銜接。這樣幾個項目做下來,教師才知道講課時候的取舍!
許磊告訴記者,最初比賽中軟件開發的比重很大,出現了和其他賽項的重疊。現在,人才培養思路清晰了,高職物聯網人才定位在系統集成,而不是單純的軟件開發;比賽也逐漸體現出自己的特點,軟件開發的深度降低,但靈活度提高,模擬的是工程人員。
不過,許磊也表達了對專業發展的困惑。在他看來,物聯網的龍頭企業不多,大多是中小企業,自身也處于成長階段,很多企業自己也沒有想清楚學生到底需要什么能力。此外,物聯網的行業應用性非常強,如果不了解行業需求,學生就很難上手,F在都提“互聯網+”,其實物聯網也一樣,應用的行業會越來越多,這個“+”的部分怎么解決?
對此,劉全勝倒是有了解決方案,“要找到共性的部分,現在是物聯網的公共平臺,包括感知層、網路傳輸層、應用層,按照這個把核心技術教給學生,然后各學校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和產業面向,再選擇‘+’的部分”。
大賽資源正在轉化為教學資源
按照設計,大賽還承擔著引領相關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的功能,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面為職業院校提供引導。那么,物聯網應用技術賽項如何起到引領作用?
石冰表示,像新大陸公司,每年有15%左右的新技術,在賽項平臺上會不斷擴展加入!拔艺J為,下一步大賽可能還會重新設計,采取基本技能和更貼近實際的產品設計兩個階段,比如干脆給學生一個企業的方案來解決,或者給一個沒完成的產品來創意!
“現在要解決的是普惠問題,應該把大賽成果轉化到教學實際中,讓所有學生都受益。”石冰說,物聯網賽項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專家組在設計方案,由學校和企業合作來完成。去年大賽之后,特別有經驗的指導教師加上企業員工一起開發了7本教材,下一步要轉化為課堂教材,今后還要轉化成慕課、微課等形式。
賽項執委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副處長姚明認為,就物聯網這個賽項來說,向社會傳遞了一個信號,就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社會要適應萬物互聯的到來!熬W絡就跟過去用電一樣,電一進來在任何地方都要應用,現在是網絡。這主要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但是也要認識到,物聯網應用的普及并不一定會帶來人才需求的爆發性增長,人才培養不能一下就鋪開而‘大干快上’!
姚明說:“通過大賽,我們也應該對工匠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匠心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十年磨一劍,但如果僅理解到此是有局限性的。還有一種匠心,是鉆到你的行業里,你緊跟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不斷改進優化產品和工藝。像物聯網專業,更傾向于后者。”